信息前沿

行业资讯

不必悲观!PPP管理库项目稳步增至11万亿,仅900亿执行中项目退库

2018-04-10

仅900亿元执行中PPP项目被退库,市场情绪过于悲观?


来源:21PPP研究院

作者:周潇枭 李铎


导读相较于被清理退库的项目,全国PPP项目稳增至11万亿元,PPP市场并没有遇冷。经过清理退库,项目合规风险降低了。


2017年11月,财政部发布《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(PPP)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》(下文简称“92号文”),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在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,并将清理工作情况报财政部金融司备案。


92号文的执行,似乎意味着PPP市场规则的改变——入库PPP项目曾经只增不减,现在入库后可能遭遇退回的风险。而清理整顿之后,PPP市场遇冷了吗?数据显示,市场高估了清理退库的影响,全国PPP项目仍在稳健增长。财政部PPP中心最新数据显示,进入管理库的PPP项目金额已经达到11.4万亿元。


据不同市场机构数据统计,92号文之后,从PPP项目管理库中退出项目规模约在6000亿元左右,而这期间新入库的项目有1.88万亿-2万亿左右的规模,新入库项目要远超退库项目。被退库的项目中,真正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只有900亿元规模。


2018年各省都在传达中央防风险精神,防范地方债风险被提到空前高度。一些地区政府付费类PPP项目被叫停,但从全国入库PPP项目来看,政府付费类PPP项目仍是新增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清理结果陆续公布


4月4日,河南省财政厅率先发布了河南PPP项目库清理结果。经清理后,河南PPP管理库项目572个,总投资7297亿元;储备清单项目443个,总投资6020亿元。


河南省财政厅表示,未来对已纳入厅PPP项目库项目,按照相关规定,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;对申报入库项目,要严格审核,落实高效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的要求。


河南省财政厅虽未披露该省被清理退库的项目数量和规模,但河南财政厅PPP管理中心曾在2017年9月下旬发布PPP意向项目库清单,当时共发布了1099个项目,投资总额约1.35万亿元。两相比较,清理后项目数量、投资金额都略有下降,但大致相当。


4月4日,财政部金融司相关负责人接受《人民日报》记者采访表示,目前,项目清理的统计结果还在汇总过程中,将于清理完成后及时向社会公开。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强管理,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,推动PPP回归本源,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
财政部未来将采取的措施,包括将加快建立健全财政支出责任统计监测体系,强化论证10%“红线”的硬性约束,防止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盲目上项目;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,落实按效付费机制,开展项目资本金“回头看”,推动项目规范运作等。


执行阶段退库项目约900亿元


财政部虽尚未公布官方数据,但市场第三方机构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动态数据,大致勾画出92号文清理行动带来的影响。


明树数据显示,92号文发布之日至2018年4月1日,从PPP管理库退出的项目约609个,总投资约6113亿元。同期,管理库入库项目共计1266个,总投资约1.88万亿元。


大岳咨询“大岳大数据”统计显示,2017年10月30日至2018年4月1日,PPP管理库退出项目641个,投资金额约6400亿元。同期,管理库新入库项目1364个,总投资约2.04万亿元。


由于财政部对PPP项目进行分类管理,原来全部PPP项目进入同一库,后来分列成“管理库”和“储备清单”两类,且只公布管理库汇总数据,不再公布储备清单汇总数据。上述数据均只涉及财政部PPP中心的管理库数据,并不包括储备清单数据。


明树数据总经理肖光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经历92号文清理之后,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悲观,PPP管理库入库项目数量、质量都在提高。从储备清单中退出的PPP项目数量较多,但这部分项目本身比较“水”。从管理库中退出的6000亿元左右的PPP项目,真正进入采购、执行阶段的项目数量也相对有限。


明树数据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显示,92号文下发之后,退出管理库的PPP项目中,处在准备阶段的项目有434个,总投资额为4547亿元;处在采购阶段的有108个,总投资额为931亿元;处在执行阶段的有120个,总投资额为905亿元。


“PPP项目退库最关键的是执行中的项目,这个量并不大。进入采购阶段的项目,就是选择社会资本中标人的过程,还处在谈合同、签合同的阶段,并没有真金白银投入。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,基本成立了项目公司,涉及到资本金、银行贷款的投入等。”肖光睿表示。


项目质量总体提高


“对地方不规范举债行为的清理整改行动,运作不好的话,会出现半拉子工程。执行中的项目要有序退出,需要合理论证,不能说停就停,地方可以利用新发债券慢慢承接,不能一下子就收住”,东部某省财政厅债务办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。


2018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规模约2.18万亿元,包括地方一般债券规模约8300亿元,与去年持平;地方专项债券规模约1.35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。专项债券新增5500亿元规模,旨在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。


有国有银行省级分行风控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经92号文清理之后,银行可以更加大胆地参与合规PPP项目。这次清理出库的项目如果已经有融资,需要处理好。


2018年地方债继续维持高压态势,部分地方甚至停掉了付费类PPP项目,这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不过,据“大岳大数据”统计,92号文之后新入库PPP项目中,纯政府付费项目入库并没有障碍,项目数量占新增PPP项目数量比例超过四成,总投资金额超过7000亿元。


浦发银行总行PPP中心副主任郑大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92号文清理后,项目合规性风险大大降低,银行应该比过去有信心。清库后,项目质量总体提高了,基础资产和信息披露比较扎实了,有利于PPP市场可持续发展。特别是让市场参与者看到了市场发展的方向,也看到政府规范PPP的决心。


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 多地暂停政府类投资建设项目


来源:华夏时报网

作者:记者 马维辉


曾经火爆的PPP模式正在遭遇一场“倒春寒”。


4月初,有媒体报道,按照国家“3月底前完成PPP项目库集中清理”的要求,目前多地已明确项目退库以及整改意见。其中,新疆部分地区暂停了PPP项目建设,湖南高达80%的项目退库,江苏则停止了无收益性质的增量PPP项目。


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过去PPP确实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,必须进行整顿;但这并不是要把PPP模式一棍子打死,不规范的项目和企业被清理后,做得好的企业和项目仍将被保留,PPP行业正在经历一场“大浪淘沙”的过程。


PPP项目大清理


3月27日,位于中国西陲的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发出了一则《关于暂停开发区2016年-2017年政府类项目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决定对2016年、2017年政府投资类所有续建及未开工建设项目一律停止施工,并启动排查梳理工作,对所有在建项目逐一排查建档。


严格意义上讲,《通知》所说的政府类项目并不完全等同于PPP项目。新疆之所以排查梳理政府类项目,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,而不是专门针对PPP这种模式。


不过,排查梳理政府类项目,与去年11月开始、今年3月底结束的PPP项目库集中清理工作,确实有着相似的背景和时机。


去年10月,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。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,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。今年4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,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,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,特别是把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尽快降下来。


而过去几年,PPP模式的火爆恰恰是造成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杠杆率抬高的一大原因。通过小股大债、明股实债、银行同业理财工具等手段,PPP加杠杆比较严重,有些社会资本甚至只用3%-5%的资本金,就能撬动一个PPP项目。


“财政部规定地方每年用于支付和补贴PPP项目的支出不能超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%,但地方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成了‘一窝蜂’,恨不得什么都做PPP。”王守清说,“财政部三令五申强调,不允许明股实债,不允许做拉长版的BT,要进行物有所值和财政可承受力评价,但最终还是没有落实。”


鉴于此,2017年11月10日,财政部发布《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》(业内称“92号文”),要求启动对总投资超17万亿元的万余个PPP入库存量项目的集中清理,清退不合规项目,并计划于2018年3月底前完成。


根据PPP大数据公司“明树数据”的统计,从“92号文”发布之日起至4月4日,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退库项目已达2330个。大岳咨询的研究也发现,在3月底清理大限前一周(3月23日-4月1日),财政部PPP项目库退出项目达到724个,涉及投资额7239亿元。


未来长期仍将利好


“过去两三年对于PPP模式的盲目乐观,以及今年以来对于PPP的盲目悲观,其实都有媒体炒作的成分,和事实有一定的偏差。”上海济邦咨询公司董事长张燎表示。


王守清表示,过去一段时间,PPP确实存在着过多过滥的问题。中央力推PPP原本有两个目的,一是减少债务,二是提高效率。但推行PPP的结果却是地方债务不降反增,效率也由于种种乱象反而降低了,因此必须进行整顿。


“这次整顿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,过去那些不规范的项目和企业将被清理,但做得好的企业和项目则将被保留,而不是把PPP模式一棍子打死。”王守清说。


一位财政部内部人士也表示,虽然PPP在中国出现了很多偏门和异化现象,但这并不是PPP模式本身造成的。当前阶段PPP还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,如果不坚持PPP模式,国家又会返回头去走隐形负债的老路,那将是一种倒退。


“有问题是正常的,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,这是财政部为什么要发布‘92号文’的初衷。”该人士说,“PPP可能短期不利好,但是长期一定利好。PPP将在2018年进入新时代,回归本源,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。”


张燎也表示,通过此次清理整顿,过去PPP那种“虚假繁荣”的时代结束了,未来将迎来更加注重质量的时期,这对规范经营的企业是一个好消息。


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,他更担心的是那些不规范PPP项目的善后工作。此前就有企业曾经向他咨询,自己投资的PPP项目当初为了逃避监管,没有上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。如今钱已经花了,项目也建好了,但按照财政部规定,没有纳入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,原则上不得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支出责任。


怎么办?只有先进行整改,让项目符合国家对PPP项目的要求。然后与地方政府协商,争取补充进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。


“据我说知,最近一两个月,很多涉及PPP业务的律师都非常忙,忙着帮地方政府、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出谋划策,让其对PPP项目进行整改,从而使项目符合规定,避免被清退出库。”上述专家说。